我一直都是用露營的方式來親近這一片土地,從二人帳,四人帳,六人帳,演化到車頂帳,最後露營車,這已經快二十年了。
通常,我都是週五晚上出發前往露營的地點,大概在深夜前就會到達營地,為什麼總在夜裡驅車趕路? 很簡單的答案,這樣就會多出一個溫馨的夜晚和一個寧靜的清晨。
露營的行程大都安排二天一夜,只有連續假期時才會計劃二至三夜的行程,住在台南的我,如果安排到中北部露營,即使一大早出門,到達營地後,搭營,打理裝備,安置妥當後也都近午了,一夜過後,你就得開始準備收營回家,這對於平常就忙碌的我,反而變成一種趕集般的壓力,親近這一片土地,不該如此的匆忙。
所以我寧願晚上出發,到達營地後,全家將露營裝備先簡單的搭設,擺好桌椅,心靜氣清,月明星亮,深吸一口野地藏著泥味的空氣,一路的疲頓早已拋在山後。
子夜月升,全家就窩在那頂薄到可以透光的帳蓬裡,一起感受這天地間穹蒼的脈動。
營地的生活就像是原始時代群聚生活的縮影,雖然你用的裝備都是現代的產物,當燃起一盆炭火後,藏在心底的原始就會開始醒了,平常我們生活在水泥叢林,上有堅固屋瓦避風遮雨,牆有電力隨手可得,冷氣,影音,聲光隨心所欲,到了營地雖然也有這些設備,但畢竟是簡單的。
每個營地都有不同的條件,全家大小要為了未來二至三日的野地生活,必須彼此分工合作,遮陽也要考慮,防風防雨亦是重點,戶外蚊蟲也要一起動腦防護,搭建營帳,設置廚房,處理食物,能源配置等等,你鄰地的另一家人,也是做著同樣的事情,還得設置無形的牆,區隔家家戶戶,一片風吹的動的側簾,就是二家之間的界線,縱使鄰家的廚房是那麼的一覽無遺,你還是有家的感覺,而且還可以很隱密的和孩子親熱。
那些你與生俱來的野營能力,都是來自你亙古遺傳的記憶。
這是我們的露營生活,邀您,載著家,和我們一起去旅行。
原文請見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