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族館別名為「黃金蟹」的黃灰澤蟹,和中型仿相手蟹一樣,是盜獵者們的首要目標(圖片來源:港口部落粉絲團)
「什麼?煮熟的螃蟹在走路耶!」其實這不是煮熟的螃蟹,而是有著紅色外貌的中型仿相手蟹,來到恆春半島南端的港口村落,能輕易的看到這令人驚奇的景觀。恆春半島的陸蟹多樣性居全球之冠,在小小的範圍內有46種陸蟹,占台灣陸蟹種類的八成,未確認分類的還有10種以上。
居民有感獵捕與環境因素導致陸蟹數量大幅下降,紛紛投入解說員行列,除自發性監測陸蟹數量,也兼做解說導覽,結合港口茶園體驗與黑豆腐DIY行程,要帶遊客認識台灣珍貴的生態寶藏,原來就藏在我們生活的周遭環境當中。
小小港口村,隱藏生態守護尖兵
在屏東南端,墾丁的佳樂水風景區,原名為佳洛水(閩南語瀑布之意),擁有美麗的瀑布與海岸景觀,經過前總統蔣經國先生取「安和樂利」之意而改名為佳樂水,並將無名之瀑布命名為「山海瀑」,從此聲名大噪,往來遊客絡繹不絕。
但鮮少人注意到,佳樂水風景區旁有個名為港口村的小村落,白天時,居民們有著各自的職業,像是村長、小吃店老闆、消防員、餐廳業者等等;但一到晚上,換上解說員制服,搖身一變成為守護地方的生態大使。在定期的陸蟹監測活動中若有遊客預約,便會帶著遊客走下港口溪出海口的海岸,除監測陸蟹數量,也帶領遊客觀察、體驗恆春半島引以為傲的陸蟹生態。
以生態為本的導覽方式
港口溪是中型仿相手蟹重要棲息地,族群數曾經達到世界第一,來到港口村能常常看到紅螃蟹在走路的景象(圖片來源:港口社區粉絲團)
順著手電筒的燈光,紅通通的中型仿相手蟹、金黃色的黃灰澤蟹,甚至躲在洞裡,體型較大的兇狠圓軸蟹,都難逃解說員銳利的搜尋,讓遊客得以一見牠們的芳蹤。
解說過程中解說員也提醒不要用手電筒長照這些陸蟹,除非必要,也不會動手抓起牠們,盡可能用不干擾牠們的方式進行觀察,為來訪的遊客做了良好的示範。
港口社區大約一年半前開始經營生態旅遊,以村長為首,其他社區居民陸續加入解說員的培訓,原本對生態一竅不通的他們,透過課程才發現原來自己的環境周遭隱藏這麼多寶藏。
「我們小時候的遊戲就是出來抓螃蟹,在海邊追著螃蟹跑,但即使是這樣,也是上了課之後才知道原來螃蟹有這麼多種...」社區解說員朱余函說。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