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Mobile01熱門文章
 
休旅王者再臨Toyota Alphard 3.5
Mar 20th 2015, 01:21


隨著國內汽車市場的逐漸成熟,各車廠在車輛種類的佈局方面也更為多元,不過在地狹人稠的台灣,Minivan級距車種相對而言卻是有著逐年上揚的逆勢成長力道,但也正因為此級距可選擇的車型較少,因此只要有新車型推出,對於目標客群來說更是難能可貴的選項。而這次備受關注的車型則是全新世代的Toyota Alphard,全新的霸氣外觀與豪華座艙可是使其在整體質感方面又再度往上攀升了一個層次,再加上全新設計的車體與底盤架構,乘坐舒適性與操控部分的改進更是令人期待。


Alphard首次正式導入台灣市場是在2010年9月,當時國內市場的Minivan年銷量約在550輛左右,但到了2014年,Minivan市場的年銷量已經成長到了1370輛左右,這幾年來由貿易商所引進的Sienna自然佔了不少比例,但由VW集團所引進的Multivan車系卻是節節敗退,因此市場態勢也就逐漸形成了Sienna與Alphard兩強之間的微妙競爭關係。不過這次Alphard大改款車型則是只引進最高等級的3.5升車型,藉以拉開與Sienna之間在豪華車室與配備上的差距,差異化的市場策略明顯可見。


在新一代的Alphard身上除了擁有霸氣且前衛性十足的大面積水箱護罩設計外,照明系統方面也採用了全LED設計,而其中也包含了LED日行燈與LED轉向輔助燈機能,讓車輛整體的照明效果更趨完備。


大面積的後視鏡設計除了可以有效提升車後視野的可視面積外,亦具備了方向指示燈以及加熱除霧等實用機能。


新一代的Alphard為了增進車輛的行路質感、操控性與車室空間,因此在前懸吊維持原有的麥花臣架構外,後懸吊方面則是由原本的拖曳臂換成了雙A臂架構,如此一來將有望讓Alphard的整體操控性與乘坐舒適性獲得提升。而在胎圈方面為18吋的設定,輪胎尺寸則為235/50R18。


即便只是從車身側面來看,新一代的Alphard透過車頭、BC柱以及車尾構造的改變已經讓Alphard有著全新的樣貌,而事實上在新一代車型上,車型尺碼則是再度進行了放大,車長部分增加了45mm而達到了4915mm的水準,車寬1850mm(+20mm)以及車高1895mm(+10mm)也都有所成長,更重要的是軸距部分也增加了50mm而達到了3000mm的長度,寬敞十足的車室空間也成為了Alphard確保乘坐舒適度的重要因素,不過因為體積的增加,車重也略微上升至2100公斤。


車尾部分的設計也有別於過往車種那般趨於保守的樣貌,新一代車型上運用了流線狀的導光條與LED科技來形塑出截然不同的大膽氣息,同時也具備著緊急煞車閃爍機能能夠提高預警效果。


車尾中央施以大面積的鍍鉻處理,並且在提供倒車顯影機能以確保車後視野外,也透過大型尾翼的設計來強化車輛本身的運動氣息,因此新一代的Alphard在車尾設計方面可是比起前代車型那保守的樣貌更為動感且富有層次。


而在主動安全方面則是由VDIM電子車身穩定系統進行統籌,其實對於體型如此壯碩的車輛來說,主動安全方面的確保雖然更形重要,但過於強力的干預對於如此體型的車來說也未必能夠達到最好的效果,如何能夠漸進式的介入並讓車輛維持高度穩定性則是最需注重的方針。


除了外型上的改變之外,內裝設計部分也進行了全面革新,尤其透過金屬飾框、Semi Aniline座椅材質與軟質內裝包覆等設計則是讓車室質感有著明顯的提升。而在被動安全部份也搭載了雙前座氣囊、駕駛座膝部氣囊、雙前座側氣囊與防護範圍涵蓋至二三排座位的側氣簾,在被動安全部分亦是頗為完整。


新款方向盤上的快捷控制介面因為採用了全新的操作邏輯與立體化設計,因此操作起來更為直覺就手。


儀表板的部分則是由原本的四環式設計改為雙環式搭配中央4.2吋TFT多功能資訊顯示螢幕的鋪陳方針,而儀表板車載系統雖然為簡體中文介面,但其實可以顯示繁體中文曲目資訊,因此實用性方面還不錯。另外中央螢幕上也可以自行切換成時速、里程、訊源以及ECO指示量條等多種資訊。


而包含了光感應自動啟閉頭燈與雨滴感應式雨刷也都是Alphard的標準配備。


另外在方向盤部分也可找到定速巡航系統的控制撥桿,只是未能提供ACC主動式巡航系統則是較為可惜之處。而在方向盤左側區域則是配置著置杯架來強化便利性、也具有獨立的電動滑門、方向盤加熱以及第二排座椅的控制介面。


此外在遙控鑰匙上也可以對左右兩側的電動滑門與電動尾門進行獨立控制,同時也具備了Keyless機能,有著相當不錯的便利性。


而擔任車載系統要角的則是配置了八吋電容式觸控螢幕的AVN主機,這套系統整合了音響系統、藍牙通訊系統以及衛星導航系統等多種功能,並且可與後座影音系統進行連動,不過像是數位電視等機能則是要另外選配。


內建的中文衛星導航系統有著簡單明瞭的操作邏輯,只要操作過衛星導航的人相信都能很快上手,只是實際試用下來發現衛星定位的速度稍嫌慢了一些,而且這套衛星導航系統並未支援固定式測速照相的提醒機能,是較為可惜之處。


不過重要路口的指示資訊同時也會在儀表上同步顯示則是這套衛星導航系統高度整合之處。


車載系統的預設顯示介面則是可以自由選擇雙分割或三分割的佈局,並且可以自由替換成所需的顯示資訊。


除了基本的收音機功能外,這套系統在外接訊源方面也有藍牙音樂串流、AUX IN、Blu-ray、DVD、CD、SD以及A/V輸入端子等豐富的機能可以選擇,可以說是目前外接訊源最為豐富的車載系統之一。


而在擁有了多樣化的訊源輸入方式之外,音響部分則是採用了具備17支揚聲器的JBL Premium音響系統,因此能夠確保環繞音效與音質的聆聽表現。


空調系統則是配備了三區恆溫空調系統,並且整合了花粉去除和除臭機能,可以讓車室內保持著更佳的空氣品質。


變速系統的部分採用了六速Super ECT自排變速系統,雖然沒有配置方向盤換檔撥片,但是也提供了Sport運動化以及手排模式,可依據不同的使用狀況進行切換。此外Alphard同時也具備了HAC斜坡輔助系統與Auto Hold自動煞車鎖定機能,而倒車顯影系統也將圖像式距離警示機能整合在內,可以提供進一步的障礙物距離判斷基準。


至於在排檔座周邊區域內則是配置了12V電源、菸灰缸、小型置物以及附蓋式的置杯架等常用機能。


在中央扶手內也提供了另外一組12V電源,而USB與AUX IN外接訊源介面也配置於此處,值得一提的是中央扶手上蓋為左右均可開啟的設計,有著更為實用的機能性,不過手套箱則為單一的空間配置而沒有分類機能的規劃。


另外在前座車門上也配置了整合置杯機能的收納空間。


以座椅本身的乘坐舒適性來說,Alphard所配置的這兩組前座椅在包覆性與乘坐舒適性方面均相當出色,而且都有電熱與電動調整機能,甚至在副駕駛座椅背也具有座椅調整按鍵,當副駕駛座未坐人時,後方乘員可以直接進行副駕駛座椅的調整。


前座天花板部分除了配置吸頂式眼鏡盒外,也具有天窗的設計,因此可以有效擴增車室空間的寬闊感。


機能與乘坐舒適性相當出色的第二排商務艙座椅則是Alphard的重要特色之一,可以透過控制面板來調整座椅各部的位置,並具有通風加熱、位置記憶等多種機能,同時也提供了ISOFIX兒童座椅固定機能,有著相當全面的適用性。


另外在第二排商務艙座椅內側的扶手上也提供了置杯架、收合式桌板以及收納空間的配置,此外後座部分還有獨立的恆溫空調系統、整合了12.1吋吸頂式螢幕與可讀取Blu-ray、DVD、CD、SD等訊源的影音系統,因此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辦公機能。


另外從儀表板上也可以確認後座的空調系統運作狀態,而A/V影音輸入介面則是位於中央鞍座的下方區域。


而在第二排座位區部分也還有許多額外的收納機能配置,可以有效保持車室內的整齊性。


第二排座椅部分也有大型天窗的配置,而天花板上的氣氛燈也可以自由選擇白色或是其他不同顏色的照明效果。


而為了讓第三排座位的乘員便於進出車室,第二排商務艙座椅側邊也具有電動調整位置的機能按鍵,不過若是覺得電動調整的運作速度太慢,也可以直接用手動的方式進行第二排座椅位置的調整。


因為有著大空間的優勢,因此就算是第三排座椅,但在乘坐空間與舒適性方面來說亦是頗為不俗,而且所有座位都有三點式安全帶的配置。


第二排座椅側邊另外還有書報架的設計,而第三排座椅側邊則有置杯與小型收納空間的規劃。


正因為Alphard的車室空間頗為充足,因此就算是將二三排座椅調整到標準位置,依然能夠分別容納身高達180公分的成人乘坐而不顯侷促。


在標準座椅位置下,除了第三排乘員的膝部還有一定的伸展空間外,第三排座椅後方的行李廂空間也還不錯,甚至可以放置大型的行李箱,另外在行李廂底板下也還有額外的收納空間可使用。


不過若是將第三排座椅也完全退至最後方時則會發現行李廂空間縮減了許多,不過所幸Alphard的車室空間夠大,第三排座椅的椅背也能夠平躺或折疊來對應各種不同的空間需求。


如果說覺得座椅折疊時的空間還不夠用,則還可以將第三排座椅往側邊翻起來獲取最大化的行李承載空間,不過此時第二排座椅的後倒幅度則會受到限制,但優點是座椅變化樣式多,車主可依自身需求來進行調整。


不過相較於外觀與車室內裝的大幅更動,在動力系統方面則基本上還是維持著整合Dual VVT-i連續可變正時控制系統的2GR-FE V6引擎(排氣量3456c.c.)加上六速Super ECT自排變速系統的配置。這具引擎一樣有著較低的安裝位置,動力輸出方面維持不變為最大馬力275ps/6200rpm與扭矩峰值34.7kg-m/4700rpm,不過因為車重方面的增加,新一代Alphard在能源局所公布的平均油耗數據則為9.0km/L(歐規)。


由於Alphard有著較高的座高,A柱部分也有三角窗的設計,因此實際駕駛起來並未如想像中有著較難評估車幅的困擾,加上新一代車型的方向盤手感較為紮實且精準,因此駕駛著Alphard在市區中穿梭也顯得更為輕鬆一些,前代車款因為方向盤路感模糊而較難確實掌控車輛的情形已經有了不少的改善。


而縱使Alphard有著超過2噸的車身重量與碩大身形,但在3.5升動力的驅策與全新底盤架構支援下則是在操控性與行路質感方面有著明顯的提升。首先就行路質感而言,過去的車款因為採用了後拖曳臂結構,因此在碎震處理與懸吊均衡性方面略有不足,再加上使用了偏軟的懸吊設定,因此容易出現較大側傾與彎中支撐性不夠的問題。當然以如此身形的車輛來說,或許有人會認為操控性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但過去那動力強過底盤的設定則是容易出現車輛動態不協調而導致乘坐舒適性下降的現象,間接地車上乘員也較容易出現暈車的情形。


不過在新一代車型上因為後懸改為獨立的雙A臂式設計,懸吊系統之間彼此的干擾可以有效降低,而整體的懸載設定也與歐系車種的調性較為接近,因此縱然一開始乘坐時會覺得懸吊設定並不如舊款般柔軟,但紮實而足夠的支撐性則是在吸收路面衝擊與降低車身晃動的需求上找到了全新的平衡點。不只是行駛在彎中不再有支撐性不足的狀態,有效消弭車身搖晃之後則是可以提供更為平穩的乘坐特性,尤其當乘坐於二三排座椅時的感受差異更是明顯,長時間乘坐下來也不容易出現暈車的情形,就行路質感的精進方面可謂是十足有感升級。


正因為底盤系統與轉向回饋反應的強化,過去駕駛著Alphard在彎中因為側傾幅度大,轉向精準度又不夠,所以總是有著些微的不確定感。但這次試駕新一代車型之後立即就能發現其底盤實力確實提升了不少,即便要駕駛著如此巨大的車輛在山區趕路也絲毫不需擔心車輛的循跡性與穩定性表現,甚至還可以完全發揮出3.5升動力那強悍的性能表現,一動一靜之間竟毫無拖泥帶水的現象,著實使人詫異不已。


而在新一代車型的車室隔音表現方面則是與前代即頗為優異的表現相當接近,除了引擎高轉狀態下會聽到較為明顯運轉聲浪外,其餘像是行駛於高速公路時的風切聲與崎嶇路面的輪胎滾動噪音等皆能有效地隔除於車室之外,因此也更能享受到JBL音響系統的出色聆聽表現。


原本試駕之前雖然就已經知道新一代Alphard在底盤方面進行了結構上的改變,但沒想到這套全新設計的底盤居然能夠完全收服這壯碩的體型並進而在行路質感與操控特性方面均有顯著的提升,也使新一代的Alphard成為了動力系統與底盤能夠相輔相成的高成熟度作品。但相對來說因為新一代Alphard於豪華配備方面亦是有所增加,所以在正式售價方面暫時難以抱持著太過樂觀的態度,還是要等日後正式發表才能明朗化。但就新款車型的整體表現來說,確實已然有著長足的進步,看來之後的Minivan市場競爭必定會更加激烈。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kosk8eq8o7k4 的頭像
    kkosk8eq8o7k4

    線上遊戲排行榜2013/2014,進擊的巨人線上看,candy crush saga外掛,正妹寫真三圍

    kkosk8eq8o7k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