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這孩子的心臟怎麼長在肚子裡?』從孩子出生到現在,大陸雲陽新縣城濱江花園的張振亮(化名)就經常聽到這樣的話。他的女兒小慧(化名)今(2014)年2歲多,從出生起,孩子的肚臍眼旁,就能看到一顆『小心臟』噗通噗通地跳動。上(6)月中旬,在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的先心病篩查中,心血管外科的醫生們發現了她的異常,並帶回重慶進行手術。
發病率約百萬分之七
根據重慶晚報報導,經醫生診斷,小慧患有一種叫左心室憩室的心臟畸形,並伴有膈肌缺損、腹腔大網膜移位以及心臟右室雙出口等多種複雜畸形。跳動的『小心臟』就是多長出的憩室。從醫25年的三軍醫大大坪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鐘前進說:『目前國內關於左心室憩室的報導案例只有幾十例,經推算,這種情況的發病率約百萬分之七。』
走十來公尺就要喘粗氣
『我們女兒很乖,不曉得為什麼要受這些苦。』小慧的爸爸張振亮說,2011年冬天,孩子剛一出生,就被診斷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孩子兩個月大的時候,張的妻子要求離婚,從此,張振亮開始了單親爸爸的生活。『從小她就很乖,不像其他娃娃一樣好哭。』張振亮說,孩子喜歡下樓玩,但每次都只能由婆婆背上四樓,走個十來公尺就會喘粗氣,肚臍上的『小心臟』就會跳得愈加明顯。小慧嘴很甜,逢人就喊叔叔阿姨。為了治療孩子,張振亮只能拼命工作。
手術要分兩次完成
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鐘前進教授介紹,先天性心臟畸形對孩子來說很危險。孩子不能劇烈運動,甚至不能大笑,哪怕是一次摔跤都可能造成心臟的損傷,危及生命。而緊挨孩子肚臍,人們認為跳動的小心臟結構和心室類似,與心臟相連,會隨心臟的跳動而跳動,這其實是一個凸起的包塊。
7日本周,在多個科室的協助下,鐘前進為小慧進行了四個小時的手術。將連接憩室與心臟部分的管狀結構橫剖開後,用作修補孩子的膈肌缺損。張振亮說,主治醫生告訴他,手術要分兩次進行,如果一次性進行,風險很高。此次手術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再進行二次手術,切除憩室。因為小慧是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開展的愛心公益專案中篩查出的患兒,且家庭貧困,醫院對其全免手術費用、醫療費用一定程度減免。
關鍵字: 花生網 罕病 心臟 醫生 家庭 肚臍 跳動 外科 工作 孩子 治療 教授 先天性 畸形 危險 生活 健康 新奇 手術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