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武忠(農經學者)
政府部門在還沒研擬更具體可行的替代方法並與農民做充分溝通之前冒然釋出將停用吉園圃認證標章,以此種放話方式來進行攸關農民生計與消費者權益的政策改變卻不作妥善說明,導致已取得該認證產銷班農民的恐慌以及消費大眾的疑慮,這樣的做法不可取。
農政部門推動吉園圃標章認證超過20個年頭,好不容易取得些許成果目前取得該項認證的產銷班共2127班,面積達25690公頃,遠較有機農業認證(2814戶,5656公頃)、產銷履歷(1355戶7000多公頃)來得普及,該項認證為確保產銷班成員所生產的農產品符合最起碼的安全用藥規範,具有可追溯性可溯源到生產者,由於該標章係由政府部門(農糧署各區分署)負責審查、核發使用及管控,不像產銷履歷和有機農業係委由民間第三方機構進行驗證核發與管理,有些民眾反而較信賴吉園圃標章。而有了這層官方背書,雖然較沒有掛此標章的蔬果售價稍高,消費者在選購時還是會選擇貼有該標章的蔬果,不僅對維護消費者食的安全確實起了作用,也讓農民願意遵守用藥規定,對提高本土農業安全品質有相當大的幫助,不宜輕廢。
正因為掛有吉園圃標章的蔬果在市場接受度高,容易行銷,具價格優勢加以政府稽查不力,罰責輕才會出現冒用該標章的情形不斷發生,只是這樣的情形同樣出現在「產銷履歷」以及「有機認證」的農產品,日前全聯福利中心總裁徐重仁才語重心長提出,台灣仿冒有機食品充斥,可能產生「有機風暴」的警語。因此政府部門不能因噎廢食,應該針對冒用問題提出解決對策而不是停用該標章為自己解套。固然產銷履歷和有機農業認驗證規範方便和國際接軌,但是目前因農民需自費、需使用電腦上傳資訊、申請條件嚴格、市售價差不大等因素,國內能符合該兩項認證的農戶與其生產面積還不到總農產面積的10%,短期內也不可能有大幅成長,屆時國內市售農產品多數為沒有安全認證的產品,不僅造成消費者採購上的困擾,連帶影響到本土農產品辛苦建立的優質MIT品牌形象,絕非明智之舉。政府部門不能因把關與執行不力無法杜絕冒用就要把它廢除,若未能對症下藥即便換上新的標章亦難以避免被冒用的問題,反而會擾亂現有的市場次序。
政府部門想要有效改善吉園圃標章被冒用問題,可以朝「四高」多管齊下。「一高」就是墊高仿冒標章的困難度,可透過先進科技研發加強標章防偽功能(如FRID、物晶片、QRCode等),墊高仿冒標章的困難度;「二高」則可透過標章製作繁複精密流程墊高仿冒標章的成本,降低不肖業者仿冒意願,政府部門可考慮給予產銷班適度補助;「三高」就是提高仿冒罰責,吉園圃標章管理屬行政命令,無專門罰責只能依據商標法,對於陳列、製造與使用仿冒標章業者,最高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二十萬元罰鍰,明顯過輕,應可參考《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針對黑心廠商提高其罰鍰的作法,讓不肖業者或商家不敢輕易試法;「四高」即政府部門應該提高平日的稽查效能,才能有效遏止不法業者或商家僥倖心理,畢竟再好的制度也需要靠人來執行。鑑於政府稽查人力有限且農民對冒用資訊往往較政府來的快速準確,政府除了鼓勵農民積極參與產銷運作避免標章被濫用外,不妨提高檢舉獎金(目前檢舉確認每件獎金5000元每年最高50000元),讓全民積極參與監督。
政府主要職責在確保所有上市的農產品都符合最基本的安全標準,這部分需要有統一標章認證,至於要不要申請更高階的產銷履歷或有機認證則視農民自己的經營能力與目標市場而定,政府給予協助而非強制性,別病急亂投醫!
《即時論壇》徵稿
你對新聞是否不吐不快,《蘋果日報即時新聞》新闢《即時論壇》,歡迎讀者投稿,對新聞時事表達意見。來稿請寄onlineopinions@appledaily.com.tw,文長以500字為度,一經錄用,將發布在蘋果日報即時新聞區,唯不付稿酬。
請勿一稿兩投,本報有刪改權,當天未見報,請另行處理,不另退件或通知。
<<即時新聞動起來>>【動即時】:最鄉民的影音頻道
【蘋論陣線】:最新評論及獨立媒體每日總覽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
onlineopinions@appledaily.com.tw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